产品分类

Products

技术文章/ ARTICLE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
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
更新时间:2025-08-16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37
真空泵的工作原理核心是通过特定的机械或物理作用,降低封闭空间内的气体压力,从而创造并维持真空环境。不同类型的真空泵,其具体工作机制存在差异,可大致分为气体传输泵气体捕集泵两大类。以下是各类典型真空泵的工作原理详解:

一、气体传输泵:通过容积变化或动量传递输送气体

这类泵的核心是将被抽空间内的气体 “转移" 到泵外,通过持续排气降低封闭空间的气压。

1. 往复式真空泵(属于容积式)

  • 原理:类似往复式活塞发动机,通过泵腔内活塞的往复运动改变容积,实现吸气和排气。

    • 吸气阶段:活塞向右运动,泵腔容积增大,内部气压低于被抽容器,气体通过进气阀进入泵腔。

    • 压缩与排气阶段:活塞向左运动,泵腔容积缩小,气体被压缩,当压力高于外界大气压时,排气阀打开,气体被排出泵外。

  • 特点:适用于低真空环境,结构简单,但抽气速率较低,振动和噪音较大。

2. 旋片式真空泵(属于容积式)

  • 原理:通过转子带动旋片旋转,使泵腔与转子、旋片之间形成的封闭容积周期性变化,完成吸气、压缩和排气。

    • 转子偏心安装在泵腔内,旋转时,两端的旋片(靠弹簧或离心力紧贴泵壁)将泵腔分为两个可变容积的 “气室"。

    • 随着转子转动,一侧气室容积增大(吸气),另一侧容积缩小(压缩),当压缩到一定压力时,气体顶开排气阀排出。

  • 特点:可获得中真空(10⁻²Pa 级别),应用广泛,如实验室、电子行业。

3. 水环真空泵(属于容积式)

  • 原理:利用叶轮旋转使泵内的水形成 “水环",通过水环与叶轮之间的容积变化抽气。

    • 叶轮偏心安装在泵壳内,启动前注入一定量的水,叶轮旋转时,水在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紧贴泵壳的封闭水环,水环与叶轮轮毂之间形成多个月牙形空间。

    • 叶轮旋转时,月牙形空间从进气口一侧逐渐增大(吸气),到排气口一侧逐渐缩小(压缩),最终将气体排出。

  • 特点:结构简单、耐粉尘和水汽,适用于化工、制药等行业,但真空度较低(通常在 10³Pa 级别)。

4. 涡轮分子泵(属于动量传递式)

  • 原理:通过高速旋转的涡轮叶片对气体分子施加动量,使气体分子向排气方向运动,实现高真空。

    • 泵内有多层交替排列的动叶轮(高速旋转,转速可达 10⁴-10⁵转 / 分钟)和静叶轮,动叶轮叶片与轴线成一定角度。

    • 气体分子与高速旋转的动叶轮碰撞后,获得沿叶片方向的动量,逐步被 “推" 向排气口(需配合前级泵使用,排出到大气)。

  • 特点:可获得高真空(10⁻⁸Pa 级别),适用于半导体、真空镀膜等高精度领域。


深圳市京都玉崎电子有限公司
地址:龙华新区梅龙大道906号创业楼
邮箱:ylx@tamasaki.com
传真:86-755-28578000
扫一扫关注我们
SC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