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血液成分的专用设备,其工作原理基于离心沉降现象,即通过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,使血液中不同密度的成分在离心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分离。以下从核心原理、分离过程、关键参数等方面详细说明:
离心力的产生
离心机的转子(放置血液样本的部件)高速旋转时,会产生一个远大于重力的离心力(通常以相对离心力 RCF 表示,单位为 g,即重力加速度的倍数)。
例如:当转子转速为 3000 转 / 分钟(rpm)时,产生的离心力可达数百至数千 g,远超过地球重力(1g)。
血液成分的密度差异
血液由血浆(密度约 1.025-1.030g/cm³)和血细胞(包括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)组成,各类成分密度不同:
沉降分离的过程
在离心力作用下,密度大的成分(如红细胞)会向离心管底部(转子外侧)沉降,密度小的成分(如血浆)则留在上层,中等密度的成分(如白细胞、血小板)分布在中间层(称为 “血沉棕黄层")。
这种分离效果类似 “泥沙在水中高速旋转时下沉,清水在上层" 的现象。
转速(rpm)与离心力(RCF)
离心力是决定分离速度和效果的核心参数,计算公式为:
RCF = 1.118 × 10⁻⁵ × r × n²
(其中:r 为离心半径,即转子中心到离心管底部的距离,单位 cm;n 为转速,单位 rpm)
离心时间
离心时间需根据所需分离的成分调整:
温度
部分血液成分(如凝血因子)对温度敏感,需在低温(如 4℃)下离心,避免成分失活,因此许多血液离心机配备制冷功能。
血液离心机的分离结果直接服务于临床检测或血液制品制备:
总之,血液离心机通过 “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→利用血液成分密度差异→实现分层沉降" 的原理,精准分离血液中的不同成分,为医学检测和治疗提供基础。其设计需兼顾离心力、时间、温度等参数,以保证分离效果和成分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