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分类

Products

技术文章/ ARTICLE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哪些因素会影响光学玻璃片的质量

哪些因素会影响光学玻璃片的质量

更新时间:2025-09-13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0
光学玻璃片的质量直接决定其光学性能和应用可靠性,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贯穿 “原料 - 生产 - 加工 - 检测" 全流程,可从原料纯度、制造工艺、光学性能参数、物理化学稳定性、表面加工精度五大核心维度展开分析,具体如下:

一、原料纯度:质量的 “基础前提"

光学玻璃对原料纯度要求ji高,微量杂质会直接破坏其光学均匀性或引入光吸收,是影响质量的 “源头因素"。


  • 核心影响原料:硅(SiO₂)、硼(B₂O₃)、钠(Na₂O)、钾(K₂O)等氧化物原料,以及用于调节光学常数的铅、锌、钡等金属氧化物。

  • 杂质的危害

    1. 金属离子杂质(如铁、铜、铬离子):会增加玻璃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(如铁离子导致玻璃呈黄绿色,吸收紫外光),降低透射率,尤其影响高精度光学仪器(如光谱仪)的性能。

    2. 气泡与固态夹杂物:原料混合不均或融化时温度控制不当,会产生气泡(空气或挥发物残留)、结石(未wan全融化的原料颗粒),这些缺陷会导致光的散射(出现 “雾斑"),破坏光学均匀性,严重时直接导致镜片报废(如显微镜物镜不允许存在直径>0.1mm 的气泡)。

二、制造工艺:质量的 “过程保障"

光学玻璃的融化、成型、退火工艺直接决定其内部应力、均匀性和外形精度,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。


  1. 融化工艺
    • 需在白金坩埚(避免金属污染)中高温(1200-1600℃)融化,若温度过低或保温时间不足,原料无法wan全熔融,易产生结石;若温度过高,部分成分挥发(如硼氧化物),会改变玻璃的化学组成,导致折射率、色散等光学参数偏离设计值。

    • 融化过程中需用超声波搅拌:目的是打破气泡、使成分均匀分布,若搅拌不充分,会出现 “条纹"(玻璃内部成分浓度差异导致的光学不均区域,外观呈丝状或带状),影响光的直线传播。

  2. 退火工艺
    • 玻璃冷却时若降温过快,内部会产生内应力(冷热收缩不均导致的应力集中),内应力会使玻璃在加工或使用中易开裂,更严重的是会导致 “应力双折射"(光在玻璃中传播时因应力方向不同而产生不同折射率,出现 “重影"),对偏振光学仪器(如偏光显微镜)影响极大。

    • 合格的退火需 “缓慢降温"(如每天降温 1-5℃),并在特定温度区间(退火温度)保温足够时间,确保内应力wan全释放,通常要求光学玻璃的内应力≤5nm/cm(通过应力仪检测)。

  3. 成型工艺
    • 融化后的玻璃需锻压或浇注成 “光学毛坯",若成型时压力不均或模具精度不足,会导致毛坯的厚度偏差、表面平整度差,增加后续加工难度;若冷却速度不一致,还会进一步加剧内应力


深圳市京都玉崎电子有限公司
地址:龙华新区梅龙大道906号创业楼
邮箱:ylx@tamasaki.com
传真:86-755-28578000
扫一扫关注我们
SC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