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星式脱泡搅拌机的转速比(自转速度 / 公转速度) 是核心操作参数,其设定本质是通过调整 “局部剪切力" 与 “全局对流力" 的平衡,适配不同物料的混合与脱泡需求。物料特性(粘度、固体含量、颗粒团聚程度)直接决定了 “需要多少剪切力打散物料" 和 “需要多少对流力实现均匀分布",因此转速比与物料特性呈现强关联。以下从物料核心特性维度,拆解转速比的设定逻辑及对应场景:
行星式搅拌的两大核心作用由不同运动承担:
转速比(自转 / 公转)的大小,直接决定了 “剪切力" 与 “对流力" 的主次关系:
小转速比(1:1~2:1):公转主导,对流力>剪切力 —— 适合易混合、需温和搅拌的物料;
中转速比(2:1~3:1):剪切与对流平衡 —— 适合需兼顾打散与均匀分布的物料;
大转速比(3:1~5:1):自转主导,剪切力>对流力 —— 适合难打散、高团聚的物料。
粘度是影响物料流动性的关键,直接决定 “是否需要强剪切突破内聚力":
固体含量(粉末 / 颗粒占比)决定 “物料分散难度" 和 “固液浸润需求":
颗粒团聚程度(是否易形成微米级以上团聚块)决定 “剪切力的强度需求":
除核心特性外,部分物料需考虑 “附加需求"(如热敏性、挥发性),需在转速比基础上微调:
热敏性物料(如生物试剂、UV 胶)
易挥发性物料(如含 NMP 的锂电池浆料)
高透明要求物料(如光学镜头胶)
初始设定:根据物料粘度、固体含量、团聚程度,按上述表格确定转速比范围(如中粘度 + 中固体 + 中等团聚→2:1~3:1);
小试验证:取少量物料(如 50mL),在设定转速比下运行 5~10 分钟,观察:
微调优化:若有团聚块,增大转速比(如从 2:1 调至 3:1);若出现飞溅或发热,减小转速比(如从 3:1 调至 2:1)。
简言之,转速比的设定是 “物料需求驱动的力量平衡"—— 物料越需要强剪切(高粘、高固、易团聚),转速比越大;越需要温和对流(低粘、低固、易分散),转速比越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