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结论:校准不能 “提高" 检测仪的固有精度上限,但能确保仪器保持出厂时的设计精度,消除偏差以达到最佳测量状态。
修正系统误差,比如探针磨损、电路漂移、机械结构偏移带来的测量偏差。
使仪器测量值与国家标准(或标准样块)保持一致,保证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。
排查仪器故障,避免因精度失准导致的误判,而非突破仪器本身的精度极限。
不能提升仪器的硬件分辨率,比如普通便携式仪器分辨率 0.01μm,校准后仍无法达到 0.001μm。
无法修复严重磨损或老化的核心部件(如接触式探针、激光传感器),这类情况需更换部件才能恢复精度。
不能改变仪器的固有误差范围,比如设计误差 ±5% 的仪器,校准后仍无法达到 ±2% 的高精度等级。
新仪器shou次使用前,通过校准确认符合出厂精度标准。
长期使用(如 6-12 个月)或频繁搬运后,校准可修正精度偏移。
测量关键产品前,校准能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精度状态,避免质量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