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品分类

Products

技术文章/ ARTICLE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水质监测仪核心工作原理

水质监测仪核心工作原理

更新时间:2025-11-24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71
水质监测仪的本质是 “指标信号转化"—— 通过特定传感器或化学反应,将水质参数转化为电信号(如电压、电流),再通过芯片处理换算成直观数值,核心分为两步:
  1. 信号采集

    • 物理传感器:如浊度仪通过 “光线散射" 原理(水体越浑浊,光线散射越强,传感器接收的散射光信号越弱,对应浊度值越高);溶解氧仪通过 “电化学反应"(水中氧气与传感器电极反应产生电流,电流大小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)。

    • 化学检测:如重金属检测仪通过 “原子吸收光谱法"(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水样,重金属原子会吸收光线,吸收强度与重金属浓度正相关);COD 检测仪通过 “氧化还原反应"(加入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,消耗的氧化剂总量对应 COD 值)。

  2. 信号处理:传感器采集的原始信号经放大、滤波后,由内置芯片根据校准曲线(提前用标准溶液标定的 “信号 - 浓度" 对应关系)换算成水质指标数值,最终通过显示屏、APP 或电脑端呈现。

四、关键作用与意义

  1. 保障用水安全:直接关联饮用水、灌溉用水、水产养殖用水的安全性,如自来水厂通过监测余氯、浊度、细菌总数,确保居民用水达标;

  2. 防控水污染:实时监控工业排污、生活污水排放,及时发现超标行为,减少水体污染(如避免蓝藻爆发、鱼类死亡);

  3. 支撑环境决策:长期监测数据可形成水质变化趋势(如某河流近 5 年 COD 值下降趋势),为环保政策制定、污染治理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;

  4. 应急响应核心工具:突发水污染时,快速检测可锁定污染范围、污染物类型,指导应急处置(如关闭取水口、投放净化药剂)。

五、行业标准与发展趋势

  • 核心标准:我国水质监测需遵循国家标准,如《地表水水质标准》(GB 3838-2002)、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、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 8978-1996),规定了各指标的限值和检测方法;

  • 发展趋势:智能化(AI 算法预测水质变化)、小型化(便携式设备精度提升)、多参数集成(一台设备同时检测 10 + 指标)、无线化(5G / 物联网实时传输数据)、痕量检测(更低浓度污染物的精准捕捉,如新型微塑料、抗生素)。

简单来说,水质监测仪就像水体的 “健康体检仪"—— 通过量化数据让看不见的 “水质好坏" 变得可衡量、可追溯,是守护水资源安全的核心技术工具。


深圳市京都玉崎电子有限公司
地址:龙华新区梅龙大道906号创业楼
邮箱:ylx@tamasaki.com
传真:86-755-28578000
扫一扫关注我们
SC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