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度仪的正确使用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、稳定的核心,需遵循 “校准 - 取样 - 测量 - 记录" 的标准化流程;同时,通过规范操作和维护,可避免因人为或环境因素导致的误差。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。
无论是台式还是便携式白度仪,核心操作逻辑一致,具体步骤可分为前期准备、仪器校准、样品测量、数据处理四部分:
在正式测量前,需确保仪器、样品、环境均满足测量条件,避免初始误差:
白度仪需通过 “标准白板" 校准,消除光源衰减、传感器老化带来的误差,每次使用前必须校准,具体步骤:
取出仪器配套的标准白板(表面有wei一校准值,如 “标准白度值 98.5"),用无尘布擦拭白板表面,确保无污渍;
按仪器操作键(或触摸屏幕)选择 “校准模式"(部分仪器显示 “调零 / 校准");
将标准白板的测量面紧贴仪器的 “测量口"(台式仪需放入样品台并固定,便携式需手持贴合),确保无漏光(若有缝隙,可用黑色遮光片辅助密封);
按下 “校准确认" 键,仪器会自动采集白板的反射光信号,并将其作为 “理想纯白基准";
校准完成后,仪器会显示 “校准成功"(或直接跳转至测量模式);若显示 “校准失败",需重新检查白板是否干净、贴合是否紧密,或更换备用标准白板重试。
校准完成后,即可开始测量样品,步骤如下:
在仪器界面选择 “测量模式"(部分仪器可选择白度标准,如 ISO 2470、GB/T 5950,需与需求一致,避免标准不匹配导致数据无效);
将预处理后的样品放入测量位置:
按下 “测量键",仪器会发出光源并采集样品的反射光,1~3 秒内显示测量结果(如 “白度值 89.2");
重复测量:为确保数据可靠性,对同一样品的同一区域重复测量 3 次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(若 3 次数据偏差超过 0.3,需检查样品是否平整、仪器是否校准,排除异常后重试);
若需测量样品的不同区域(如检查瓷砖是否存在白度不均),可移动样品,在不同位置分别测量并记录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