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上述操作步骤中的细节,还需关注以下关键要点,避免数据偏差或仪器损坏:
避免样品污染仪器:测量易掉色、易粘黏的样品(如白色涂料、黏性塑料)后,需立即用无尘布蘸少量酒精(台式仪)擦拭测量口,防止残留样品影响下次测量;
不测量透明 / 半透明样品:白度仪基于 “漫反射" 原理,透明样品(如薄玻璃)会导致光线穿透,反射光数据不准确,需选择专门的浊度仪或色差仪;
样品厚度需足够:粉末、纸张等样品若厚度不足(如单张薄纸),光线可能穿透样品照射到下方底座,导致反射光偏高,需叠加至足够厚度(如纸张叠加 3~5 层,确保不透光)。
避免剧烈碰撞:便携式白度仪内部有精密光电传感器,剧烈碰撞会导致光路偏移,需轻拿轻放,收纳时用防震保护套;
定期清洁光路:若仪器测量精度下降(如校准后仍偏差大),可打开仪器的光路保护盖(需按说明书操作,避免私自拆解),用无尘棉签轻轻擦拭光源和传感器表面,去除灰尘;
长期不用需保养:若超过 3 个月不使用,需每月开机通电 30 分钟(激活光源,防止光源老化),便携式仪器需充满电后存放,避免电池亏电。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,可确保白度仪的测量数据准确、可靠,真正发挥 “标准化管控白度" 的作用,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误判(如将合格纸张判定为不合格,或放行白度超差的产品)